今天的氛圍:📦 搬家終於放好第一件家具。
今天開始匯入一些原本有的資料,比如 mandatory learning records 和 user profile。
一開始我天真以為:表格已經很清楚,透過 API 一丟進 DB 就行了。結果打開 DB 一看——天啊!簡單的表格進去之後變得好複雜,欄位、型態、格式都亂七八糟。
隨著資料種類越來越多,我感覺好像進入「全面失控」狀態。驚覺不妙的我立刻去找 data 領域的同事求救,結果得到的第一個建議是:
「不要什麼都不說就把資料丟進 DB,要用指令規劃好,匯入才會整齊。」
這就像搬家一樣:
如果你什麼都沒指示,工人就把家具隨便堆一地,最後亂七八糟。
如果你事先安排好「床在臥室,餐桌在餐廳」,那麼家具就能整齊就定位。
我今天第一次感受到:資料要進 DB,規則和邏輯比資料本身更重要。
🏠 回顧一下網站的「房子模型」
為了讓我更懂資料是怎麼「搬」到網頁上,同事幫我釐清了這四個角色:
前端 (Front-end) → 房子的「外觀 & 裝潢」
使用者看到的頁面(按鈕、表單、畫面),就是前端。
後端 (Back-end) → 廚房和規則
收到前端的需求後,決定怎麼處理、怎麼煮菜,裡面包含 API。
API → 點餐窗口 / 插頭
前端不會直接跑進 DB 拿資料,而是透過 API 把需求交出去,再接收整理好的結果。
Database → 倉庫
所有原料(user、learning records)都放在這裡。
**今天的里程碑:**資料透過 API,真的從倉庫(DB)搬到前端,顯示在網頁上。那一刻,我有種「搬家終於放好第一件家具」的成就感!
今日反思 ✨
資料不是「丟進去就好」,而是要有規則、有架構,這樣才能讓 API 正確地把資料「送上桌」,最後在前端美美地呈現。